后台有一个妈妈私信问我,说自己孩子都3个月了,哄睡极为困难专业股票配资开户,宝宝睡前必哭,一直哭到精疲力尽才能睡着,到底该怎么办?
一般来说,新手父母上路搞不定闹觉,但是都哄睡3个月了,宝宝还闹觉,这又是什么原因呢?
这是因为宝宝进入了新的睡眠发展期,而父母的调整方案没跟上。
01
3-4个月宝宝睡前哭闹、哄睡困难的原因
不论是哪个月龄段,宝宝睡前哭闹、哄睡困难的原因无外乎两个:
■一个是拖到过困,极度困倦,内衡压力如同火山一样爆发了,哭闹不止。
■一个是宝宝不困,不想睡,但是家长非要让宝宝睡,宝宝不会说话只能用哭闹来表示抗议,奈何家长不理解。
展开剩余89%总体来说就是家长抓不住宝宝的睡眠信号,哄睡和睡眠信号总是阴差阳错。
如果说新生儿阶段家长抓不住睡眠信号是情有可原的,因为新手父母上路没经验嘛。
那为什么都哄睡3个月了还抓不住宝宝的睡眠信号呢?
1、宝宝的清醒时间发生了变化,睡眠信号出现的时间自然会发生变化
随着宝宝大脑的不断发育,“清醒时间”会逐渐拉长,白天的睡眠时间会越来越少。
24小时的睡眠会逐渐向夜间分布,这个规律会一直持续到3岁左右,白天小觉稳定在1次或者没有午睡。
不同月龄段的清醒时间可以参考下图中的数据,但是每个宝宝都个体差异,大家不要机械化的去对应这个标准。
从表中可以看到,新生儿阶段宝宝白天清醒的时间时长是1-2小时。
到了3、4个月左右,清醒时长延长到了2-3小时。
如果家长没有发觉这一变化,就会按照以前的清醒时长来哄睡。
这个时候宝宝肯定是抗拒的,你把他横抱过来的时候,他就开始“鲤鱼打挺”、哭闹,哄了半天都不睡。
干脆不哄睡了,继续玩吧,玩着玩着就错过了真正犯困的时间,拖成了过困。
宝宝又开始“鲤鱼打挺”,大声哭闹。
2、好奇宝宝上线了,认知飞速发展,贪玩导致过困
人类婴儿的存活主要依靠大脑的发展,所以,出生之前,他们的头颅会在母体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育,然后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,婴儿的脑体积会增长20%。
他大脑的运动性、组织性和复杂性都会以类似爆炸的速度飞快成长。
因此,在第四期接近结束的时候,父母会惊讶的发现他们的孩子突然“觉醒”了-----《卡普新生儿安抚法》
很多家长发现宝宝4个月的时候像是“突然长大了”,不再是那个吃了睡、睡了吃的宝宝了。
不论是生理方面、还是心理方面,宝宝们都在变化着:
■大运动方面,宝宝俯趴、翻身都更加熟练,身体控制能力越来越好
■精细动作方面,可以把手伸进嘴里,可以抓握东西
■视力发育方面,视力范围从最初的20厘米左右扩大到几米以上。
色觉从黑白丰富到红黄蓝,家长竖抱的时候更多,宝宝看到的视野不再是天花板
■认知发育方面,通过嘴和手来探索世界,开始理解因果关系
■情感发育方面,喜欢和人互动,对其他人的情感表现有反应,经常显得很快乐
以上各个方面的变化都会促使一个结果的产生:
4个月左右的宝宝的世界中,不止是吃和睡了,好奇心要爆棚了!
这么多新奇的东西还没看够呢,你就让我睡觉?不,我才不要睡,我要玩!
如果你是母乳喂养,那么恭喜你,厌奶期也到了,奶睡都不管用了!
3、并觉期出现,小睡混乱,不知道睡眠信号什么时候出现
大多数宝宝会从3个月中后期开始进入第一个并觉期。
随着宝宝大脑的发育,睡眠模式也逐渐成熟起来,新生儿阶段的无规律的小觉逐渐要开始规律起来,一整天的睡眠时长会集中向夜间靠拢。
这个变化是悄无声息的,所以当到了3、4个月的时候,宝宝小觉开始混乱了,我们就要知道并觉要来了。
小睡的混乱让家长抓不住睡眠信号出现的规律。
我们可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数据,下面这个图是一个3个月13天的宝宝的睡眠柱状图:
这个宝宝正处在并觉期,所以很明显的能看到的是:
小睡基本没有很明显的规律,有时候3觉,有时候4觉,且大部分小觉在每一天的时间、时长都不一样。
如此混乱的小觉,如果不是亲妈,根本摸不透这个宝宝啥时候要睡,啥时候会醒。
即便是亲妈,也得被磨练很久才能抓住规律,这位妈妈说宝宝哄睡特别困难,要哭闹一番才肯睡,这就是过困哄睡的结果。
02
如何改善宝宝睡前哭闹、逢睡必哭的困境
1、参考清醒时长标准、记录自家宝宝睡眠数据,找规律
前文的清醒时长参考标准可以利用起来,但是这个标准不是具体的精确数字,而是一个跨度。
比如3个月的宝宝,清醒时长是2-3小时,那就意味着这个宝宝可能醒2小时,可能醒2.5小时,也有可能醒3小时,那该如何界定?
要动手自己记录。
比如清醒的时候,我们用手机记录一下时间,然后开始陪宝宝玩,玩到1.5小时的时候,注意观察此时的宝宝是否出现了初期睡眠信号。
如果没有,继续陪宝宝玩,玩到2小时的时候,继续注意观察(大概率会在半小时左右出现初期睡眠信号)。
很少有3个月的宝宝能清醒3个小时以上。
当宝宝出现初期睡眠信号的时候,快速看一下时间,记下来,然后开始哄睡直到睡着,记录哄睡时长及入睡时间。
连续一周记录清醒时间、初期睡眠信号出现时间、哄睡时长、入睡时间。
就能的出自己宝宝的精确的清醒时长(清醒时间到初期睡眠信号出现的时间)。
找到这个时间,那么在下一次小觉睡醒以后,距清醒时长结束前40分钟的时候。
我们就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创造哄睡环境,等待初期睡眠信号的出现:
■停止激烈、兴奋的逗娃游戏,避免宝宝哈哈大笑,兴奋的情绪容易掩盖睡眠信号
■避免大运动等训练,适合放轻音乐,带着宝宝回房间,做做抚触,说说话,保持安静的氛围。
2、学会分辨初期睡眠信号、过困睡眠信号
睡眠信号分为初期睡眠信号,这个时候宝宝刚开始犯困,很容易哄睡,表现为:
■刚才还在活动的宝宝,突然安静下来,动作也变得迟缓起来
■对大人的逗趣、周边的玩具失去了兴趣,提不起兴致,互动性不高
■眼神呆滞,注意力不集中,或者盯着远处看
■眼圈发红,或者眼睛睁得大大的,不眨眼
■不断的打哈欠
■有点烦躁不安,哼哼唧唧
如果此时家长没有发现宝宝犯困了,还在逗他,那么过一会,宝宝就会发出过困信号:
■烦躁不安程度变强,开始焦躁大哭
■宝宝身子向后拱起,肢体动作僵硬,像一条打挺的鲤鱼
■眼睛下方出现黑眼圈,或者眼睛毛细血管充血
这个时候家长才开始哄睡的话,多半是费时费力,因为宝宝会哭闹严重,安抚情绪是首要的,情绪平静了才能入睡。
3、掌握快速安抚哭闹宝宝的2个法宝
在3、4个月左右的时候,5S安抚法中的嘘声法和白噪音法依然管用,具体做法是:
■在距离宝宝耳边5厘米的位置,以超过宝宝哭声音量和频率的状态快速发出“嘘~嘘”的声音。
此时宝宝会突然安静下来,然后我们降低嘘声音量和频率继续嘘嘘,直到宝宝睡着。
■在距离宝宝1.8米的位置,打开吹风机或者吸尘器,也可以快速止哭。
哭声停止以后,切换成温柔的嘘嘘声哄睡即可。
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瞬间激活宝宝的镇静反射。
说到这想起之前一个案例,家长总是抓不住宝宝的睡眠信号,每次都得让宝宝大哭一顿才能哄睡着,家长精疲力尽。
索性每次都用大哭的方法,宝宝哭到累了自然就睡了,这有点像被诟病的“哭声免疫法”的原理。
我建议大家不要用这种方法哄睡,一方面大哭会损伤宝宝的大脑发育。
另一方面大哭后睡着的睡眠质量也不高,很有可能会在睡着以后大哭着醒来。
温柔的、不哭不闹哄睡的方法,一定是要抓住宝宝的睡眠信号,及时哄睡。
按照以上3个步骤执行一周左右,就能顺利解决逢睡必哭专业股票配资开户,不哭不睡的闹觉问题啦。
发布于:陕西省嘉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